華為的目標,從來都不只是5G。繼不久前剛剛發布全球首個全系列5G-A解決方案后,10月21日晚,“華為中國”又發布消息稱,已全面完成5G-A關鍵技術測試,多項技術性能取得重大突破。“輕舟已過萬重山”的5G手機像是一個序曲,作為5G向6G演進的關鍵階段,5G-A市場的搶先布局或許才是華為當下更重要的“星辰大海”。
進擊的5G-A
華為“狂奔”在5G-A的推進上。根據“華為中國”的消息,在IMT-2020(5G)推進組的組織下,華為已于9月11日率先完成5G-A全部功能測試。近日,華為又全面完成5G-A技術性能測試。
測試結果表明,華為在多項5G-A上下行超寬帶技術上取得重大性能突破,例如實現5CC載波聚合的超大帶寬驗證,小區下行容量高達27.5Gpbs以上,單用戶下行峰值速率高達13.4Gbps以上,單用戶上行峰值速率高達4.6Gbps以上。
除此之外,在5G-A寬帶實時交互方面,華為也首次將業務差異性調度和端到端跨層協同等技術應用于XR業務,保障用戶的速率、時延和可靠性需求。
5G-A全稱5G-Advanced,即5G的演進和增強,亦被稱作5.5G,在5G與6G之間承擔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。華為介紹稱,5G-A連接速率和時延等傳統網絡能力實現了10倍提升,同時引入了通感一體、無源物聯、內生智能等全新的革命性技術。
十多天前的2023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,華為剛剛發布了全球首個全系列5G-A產品解決方案。在當時發給北京商報記者的資料中,“10倍能力提升”也是5G-A全系列產品的重要標志之一。
例如資料中提到,ELAA技術已在5G網絡商用,大幅提升了TDD覆蓋和能效,而5G-A時代ELAA技術將持續升級:業界首個128T MetaAAU,振子數達500+,結合多維高分辨率波束算法,提升體驗50%等。
“后天的業務”與“明天的網絡”
2023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把主題定為“將5G-A帶入現實”。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,大模型、ChatGPT、自動駕駛需求持續增長,對網絡持續演進提出要求,而5.5G便是為未來所做的準備。
“面向后天的業務,積極規劃明天的網絡,加速5G商業正循環。”論壇上,華為高級副總裁、運營商BG總裁李鵬作了這樣一個概括。在他看來,5G已經走在商業成功的正確道路上,而5G-A是5G發展的自然選擇。
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,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、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提到,5.5G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大帶寬應用,如超高清視頻、VR/AR等;低時延高可靠應用,如工業互聯網、自動駕駛等;物聯網應用,如智能家居、智慧城市等。
朱克力認為,華為積極布局5.5G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。一方面,5G商用尚未完全成熟,仍存在一些技術瓶頸和應用場景的局限性,因此需要通過研發5.5G技術提升網絡性能和功能,以滿足并挖掘未來更為多樣化的需求場景。
另一方面,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,各行業對通信網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,5.5G技術可更好地滿足這些需求,為未來數字化社會提供更為穩定和高效的網絡支持。
杭州奧體中心到亞運村的觀瀾路,被認為是全球“網速最快”的道路之一,亦成為亞運會期間數智杭州的招牌之一。據了解,這段路部署了5G-A網絡試點覆蓋,在此區域,無線網絡峰值速率可達10Gbps,實現5G網絡能力大幅提升。
而在更貼近消費者的領域,裸眼3D和XR則被普遍視為5G-A的爆點應用。原因在于這兩個應用對下行速率極高要求,而匹配了5G-A超大帶寬能力的強大優勢。
李鵬也曾提到,面向未來,3D產業鏈正在加速成熟,云端渲染與高品質算力、3D數字人實時生成技術的突破,將個人沉浸式體驗帶上了新高度。同時,更多手機、電視等終端產品將支持裸眼3D,相對原有2D視頻,將激發10倍的流量需求。
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,5.5G主要應用在超高速的移動寬帶、低時延、大連接等場景,市場前景廣闊,尤其是在數字化、智能化趨勢下,這些應用場景的需求日益增長。華為搶先布局5.5G領域,有利于其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。
2024,5.5G商用元年?
8月底,華為Mate 60 Pro搞了一場“突襲”式開售,盡管華為并沒有公布Mate 60 Pro的零部件細節,但諸多機構測試顯示,Mate 60 Pro傳輸速度可以與最新款的iPhone 5G手機一樣快,部分場景下Mate 60 Pro的下載和上傳速度甚至超過了iPhone。
在被美國5G芯片封鎖三年后,Mate 60 Pro的橫空出世帶上了一層“過重山”的濾鏡。但顯然,突破5G封鎖之外,華為已經有了更大的追求。
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期間,有媒體報道稱,華為相關人士透露,最早今年底,各大手機廠商旗艦手機將達到5.5G的網速標準,下行速率將達5Gbps,上行速率將達500Mbps,真正的5.5G手機可能要到2024年上半年到來。
對于5.5G手機的時間表以及5G-A芯片、相關標準、合作對象等方面的問題,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華為,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回復。
不過2024年將成為5G-A商用元年的判斷已經越來越多。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、首席營銷官甘斌曾對媒體提到,根據預測,2024年將成為5.5G商用元年,包含運營商、產業鏈、設備和標準都會在2024年成熟起來。
目前杭州的5G-A已經經歷了亞運賽事的考驗,幾天前印發的《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(2023-2026年)》也提及,加快試點部署5G-A網絡,支撐車聯網、虛擬現實、8K超高清等應用率先商業落地。更早的5月,深圳率先啟動了“5G-A先鋒鵬城行動”,同月,北京昌平區的國際信息港建設開通了北京地區首個5G-A實驗基站。
值得一提的是,5.5G的持續推進也曾引發過5G尚未完全成熟,5G-A的商用探索是否太早以及5.5G是否會阻礙5G發展的討論。對此,甘斌曾表示,5G-A之所以被提上日程,實際上是應用需求在牽引。
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,5G商用的推進需要綜合考慮技術發展、標準制定、頻譜資源等因素,而5.5G的探索與5G商業化并不完全矛盾。5.5G的技術探索可以為現有5G網絡的升級和改進提供經驗和參考,同時也可以通過創新應用場景和服務來進一步推動5G商業化。
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
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 商報總機:010-64101978 媒體合作:010-64101871
商報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:100013 法律顧問: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(010-82011988)
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84276691 舉報郵箱:bjsb@bbtnews.com.cn
ICP備案編號:京ICP備08003726號-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